南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9-24 27阅读 0评论

南县地花鼓的介绍

1、南县地花鼓,作为一种深植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其存在和传承价值不容忽视。自200多年的发展以来,这种民间艺术已与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影响并推动了这一地方戏曲的兴盛。学术界对于南县地花鼓的认定,将其归为汉民族民间舞蹈类。

2、南县“地花鼓”起源于清代嘉庆初年,是南县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汉族艺术形式, 它从汉族民间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以其朴实粗犷的动作、活泼自然的表演、巴酽的生活气息、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

3、南县地花鼓根据省专家们认定,属于汉民族民间舞蹈类。①它的舞姿优美,活泼诙谐,动作规范,贴近生活。②它采用的曲调丰富,演奏采用吹奏乐和打击乐合奏,曲调有“十二月望郎”、“十月看姐”、“采茶调”等十多种曲调。③它所表现的内容大多都是表现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和男女爱情生活。

4、南县地花鼓是湖南省南县的一种汉族传统舞蹈,为湖南花鼓戏的前身。2006年5月20日,南县地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胡华松湖南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中文名:胡华松出生地:湖南南县出生日期:1925逝世日期:1984职业:湖南花鼓戏演员代表作品:山伯访友、盘夫索夫胡华松(1925--1984)南县鱼尾州人,长沙花鼓戏演员、工小生。9岁学打地花鼓,11岁拜师吴仲秋学唱花鼓戏,13岁拜蔡教章为师。

南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土家族梯玛神歌、土家族摆手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咚咚喹、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衡南七巧龙舞、瑶族长鼓舞、苗族绺巾舞、城步吊龙舞、长沙花鼓戏、邵阳布袋戏、湘西苗族民歌、湖南昆曲、衡阳湘剧等。

城步吊龙舞:吊龙舞是城步苗族的独特舞蹈,通过吊龙的上下翻飞,展现了苗族人对龙的崇拜和对丰收的祈愿。 长沙花鼓戏:长沙花鼓戏是湖南省长沙市的地方戏曲,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这一习俗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民众参与度,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剧:湘剧是湖南地方戏曲的代表,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受到人们的喜爱。

桑植民歌,源自湖南省桑植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歌根植于农耕时期的歌谣,已有2000多年历史。桑植民歌以其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多样的曲调而闻名。 靖州苗族歌鼟,流行于湖南省西南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歌曲由锹里苗族在自然环境中创造,已有5000多年历史。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澧水船工号子、新化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绣 湘绣,以其浓郁的湘楚地方文化特色和高超的刺绣艺术而闻名,与苏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湘绣的特点是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被誉为“湘绣甲天下”。

413200是哪里的邮编?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的邮编是413200益阳市南县,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南,隶属于益阳市管辖,是洞庭湖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南县总面积1347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南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是湘江的重要源头之一,拥有洞庭湖的一片广阔水域,被誉为“鱼米之乡”。

是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的邮编益阳市南县,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南,地处洞庭湖平原南部,是益阳市下辖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南县东临岳阳市,南界湘阴县,西接沅江市,北靠赫山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河流众多,以沅江为主,水资源丰富,被誉为“鱼米之乡”。

通过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邮编库查询可知,南县邮编为413200,邮编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41代表湖南省,第三位表示邮区代号,第四位表示市、县的编号,最后两位数字表示邮件投递局、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中国yy易游资讯官方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