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今天 16阅读 0评论

建昌大鼓的主要传承人是哪些?

1、建昌大鼓的艺术传承独具特色,非传统家族模式,其传承者多为特殊群体,如盲人和残疾人。他们以艺术为生,通过艰辛的学习路径来维持生计。

2、大鼓鼎盛时期是民国至解放初期,大鼓艺人张玉强听他父亲张广海讲,当时建昌县内有大鼓艺人140多个。文革时期,建昌大鼓遭遇浩劫,三弦被没收,鼓书被焚毁,大鼓艺人受到迫害。三中全会至今少数艺人恢复了活动,但闻名于县内外的老艺人陈玉合、陈玉为、佟守利、张广海、吕宝仁、苏占全等人均已作古。

3、建昌大鼓的辉煌时期可追溯至民国至解放初期,据大鼓艺人张玉强回忆,当时的建昌县内竟有140多位技艺精湛的鼓书艺术家,其中他的父亲张广海便是其中的一员。然而,历史的车轮并非总滚滚向前,文革期间,建昌大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弦被强行收缴,鼓书的传承几乎被焚烧殆尽,大鼓艺人饱受磨难,生活艰辛。

4、乐亭大鼓艺人有杨久长(1840—1913),河北滦县人,光绪时到沈阳献艺,《中国曲艺志·河北卷》中有其小传。八角鼓艺人有王泰。此人后去吉林省扶余县献艺。1913年,奉天教育司创办了奉天模范说书馆,该馆附设评词鼓书研究社,一面招考研究人员,一面编印古今唱本,供艺人演唱,弘扬民族文化,提倡移风易俗。

陕西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安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凤阳花鼓、花鼓灯、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徽墨制作技艺和徽州三雕。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源于湖北黄梅,并在安徽安庆得到发展。

小孤山传说:源于安庆市宿松县,讲述了孤山传说的一系列故事。 管仲的传说:流传于阜阳市颍上县,讲述了管仲的生平事迹和传说故事。 包公故事:以合肥市为申报地区,讲述了包拯公正无私的传说故事。 刘铭传故事:来自合肥市肥西县,讲述了刘铭传的传奇一生。

传统戏剧(2项):木偶戏和砀山四平调,传承着传统文化的舞台艺术。...此外,还包括了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项目,如东乡武术和游龙舟,以及传统美术如和县剪纸和徽州竹编,展示了安徽深厚的艺术底蕴。传统技艺部分徽墨制作技艺与绿茶制作技艺等,体现了安徽悠久的手工艺传统。

西河大鼓属于曲艺吗

属于。西河大鼓是我国著名曲艺之一,起源发展于冀中河间地区,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汉族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属于鼓曲类曲种。表演方式十分简单,演员左手持两片钢板,磕打有声,右手以鼓键子击扁鼓,鼓板配合击打,为演唱按节,另有乐手弹三弦为演唱伴奏。有说有唱,说唱相间,叙述故事。一人说唱,称“单口”;二人合演,称“对口”。伴奏乐器,起初主要是大三弦。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中国yy易游资讯官方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