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官方正版✅

昨天 557阅读 0评论

  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中铁二十局盾构机操作员周祥,像往常一样,早上7时,就和同伴们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模式。

  沿着螺旋式工程梯逐级下行,周祥在隧道中穿行了20多分钟,来到巨无霸复合式TBM(隧道掘进机)施工现场——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况家塘—竹园村区间隧道。

  该隧道位于地下72米深处,相当于地下约25层楼深。虽说这两天重庆已开始降温,但隧道内高温未退,仍是“蒸桑拿”模式。才走到施工现场,周祥已经是满身大汗。

  驾驶盾构机十分荣幸

  盾构机被称作“工程机械之王”,目前我国90%以上地铁隧道以及穿越大江大河的隧道都采用盾构法施工。

  周祥驾驶的这台盾构机可不一般:为国内最大坡度的城市轨道盾构机,是项目部为掘进该区间隧道量身定做的。它将沿着43‰的坡度一路下坡掘进。

  隧道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分辨不出昼夜。周祥与同伴完成工作交接后,沿着盾构机检查了一圈就进入主控室,开启地下“作战”模式。

  记者看到,约2平方米的操作室内,操作台上分布着几十个红、绿、白各色的按钮,上面四个显示屏分别显示盾构机掘进的画面和参数。周祥就坐在这个狭小的操作室内,指挥着这台长82米、重400多吨的巨无霸盾构机在地下掘进。

  周祥学的是城市轨道隧道专业。6年前大学毕业后进入盾构班组,负责盾构机维修保养。而成为一名盾构机操作员,是周祥的奋斗目标。

  通过刻苦钻研学习,去年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况家塘—竹园村区间隧道盾构机始发,他如愿成为盾构机操作员。“驾驶着几千万元的盾构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他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盾构机长着“大盘脸”,用“铁齿钢牙”武装着,直径达6.8米。它的刀盘缓缓旋转,好似一张大嘴。刀头如同牙齿,把岩石、砂土“嚼碎”,通过传输皮带和运输车运出,可实现开挖、支护、加固、排土、出渣,以及隧道主体结构一次性成型。

  而周祥和他的同事们将驾驶着这台巨无霸,用约1年半时间,完成从况家塘到竹园村区间单线长2.2公里的“地下之旅”。

  午饭也要边吃边盯着屏幕

  事实上,对周祥来说,盾构机每前进一小“步”,都要万分小心。

  由于该隧道区间转弯半径小,坡度大,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隧道线形控制难,极易出现线路“走形”,导致隧道掘进出现偏差。

  此外,由于区间隧道地质为砂岩泥,地下水丰富,掘进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泥浆,对刀盘损伤非常大,导致掘进速度变慢。

  周祥坐在操作室内,需要对盾构机姿态进行模拟,提前设定好曲线参数、进洞坡度、拼装质量,然后再人工复测,确保掘进线路不出现偏差。

  在操作盾构机掘进时,他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层变化、参数变化,提前做出预判。这就要求他必须实时关注屏幕上显示的刀盘扭矩、推力以及盾构机姿态、土仓压力等参数,即便午饭,都只能送到操作室,他一边盯着屏幕一边吃。

  “通过正确设置推进的施工参数,在螺机或土仓里适量加入水、泡沫、膨润土等润滑剂,才能确保出土效率。”他说。

  争取年底完成掘进冲出地面

  盾构机始发后,就必须24小时工作,两班轮流作业。周祥每天从早上7时工作到晚上7时,工作12小时,能掘进9米左右。

  “现在已经掘进了1500米,还有最后700米,我们正冲刺年底完成掘进、冲出地面的目标,那将是我最自豪的时刻。”周祥充满期待地说。

  中铁二十局重庆轨道交通24号线项目部盾构副经理史刚敏告诉记者,相较传统钻爆法,盾构机施工效率提高了3至5倍,而且施工风险更低、掘进质量更高。

  目前,中铁二十局负责承建的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工程,共有4台盾构机掘进。“这个国庆长假,项目部共有270多人奋斗在一线。”史刚敏表示。

  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工程,是重庆首条全自动驾驶、首条采用云化物联网融合平台的轨道交通线路。项目起于巴南区,终点为南岸区广阳湾站,线路全长18.82公里。项目建成后,将能有效提升重庆轨道交通南北向的运输能力,增强重庆东站的辐射范围,满足东部槽谷发展需求,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中国yy易游资讯官方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5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