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绛县非遗)

09-15 34阅读 0评论

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1、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05个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领域。

2、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扩展项目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类型,共有26个项目,分布在54家保护单位中。以下是各个类别和部分项目的详细介绍:民间文学:清徐县的赵氏孤儿传说和襄汾县的东汾阳村佛教音乐,由两家单位共同保护。

3、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发〔2006〕18号)的批准下,于二○○六年五月二十日正式列入名录,编号为Ⅱ—66。该项目的申报单位是山西省五台县,其类别归属民间音乐,序号为97,标志着它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4、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朔州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左权开花调,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左权民歌风格在隋代开始形成,20世纪30年代,左权开花调从左权民歌中派生出来。

山西新绛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绛县非遗)

运城都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

1、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河东盐池文化:河东盐池文化是一种中国传统民俗。运城盐池古称鹾海、古海,因位居黄河以东而称河东盐池。由于运城的建立,又使它得名运城盐池。历史上曾因此地传说为“黄帝战蚩尤”,蚩尤身首被分“解”之地而称“解池”,生产的食盐称“解盐”。

2、民间文学类:万荣县的《董勇传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类:新绛县著名的《绛州鼓乐》因其悠久的历史而获此殊荣。 舞蹈类:稷山的高跷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被列入。 戏剧类:蒲州梆子和皮影戏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3、运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代表: 河东盐池文化:这一文化源自运城盐池,古称鹾海、古海,因其地理位置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河东盐池。运城盐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盐产地,其生产的食盐曾被称为“解盐”。 禹王传统祭祀文化:祭祀大禹是运城一项悠久的传统民俗。

4、绛州鼓乐以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宏大的气势著称,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是流行于运城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仪式戏剧,其唱腔为吟诵形式,包含少量曲牌。表演具有程式化特点,演员均为男性,子承父业。剧目主题多与军事相关,部分手抄剧本至今仍流传。

5、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山西运城极具传统特色的糕点,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闻喜花馍的制作工艺在2008年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6、山西省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也承载着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历史。以下是一些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民间文学 - 董永传说:源自运城市万荣县,讲述了董永与七仙女的美丽传说。-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由山西大学申报,反映了杨家将的英勇事迹。

新绛县的文化

新绛县是山西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从三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到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这里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其中最有名的是新绛县城墙,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12年唐代,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古城墙之一。

新绛县旅游景点 绛州文庙: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州城隍庙:新绛县标志性建筑之一。 福胜寺: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稷益庙:新绛县的重要文化遗产。 龙兴寺: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 绛守居园池:古代官员的居所和园林。 光马寺:创建于唐开元十四年。

拜将台,位于新绛县城东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这座古迹以明代建筑为主,尤其以吕蒙正将军的神像为核心,对于研究明代军事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李祥远故居,作为中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新绛县的另一文化瑰宝。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中国yy易游资讯官方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