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游龙(龙游非遗项目)

09-15 27阅读 0评论

东莞端午节赛龙舟的时间地点在哪里?

1、端午活动活动时间:5月27日(星期六)9:00-17:00活动地点:正丫起龙广场5月27日,“潮涌东江·龙腾水乡”2023年东莞龙舟月暨万江龙舟文化节启动仪式在万江滘联社区起龙广场举行。活动内容包括起龙仪式、民俗巡游、非遗墟市、龙船饭品尝等。

2、“龙腾大湾区”2023粤港澳龙舟邀请赛暨东莞龙舟锦标赛,时间是6月10日,地点是沙田龙舟公园淡水湖水域。2023年沙田镇龙舟锦标赛,时间是6月6日,地点是沙田龙舟公园淡水湖水域。2023年万江龙舟文化节,时间是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一),地点是东江东莞水道村头至万江大桥段(游龙趁景)。

3、东莞龙舟景时间6月10日9:00。比赛地点:沙田镇龙舟公园。比赛队伍:麻涌、中堂、沙田、万江、望牛墩、道滘、石碣、高埗、石龙、洪梅10支龙舟队伍。比赛赛点:其中的东莞市龙舟锦标赛是本次活动的焦点战,东莞水乡10个镇街将进行传统赛龙舟(一艇60人)比赛。

非物质文化遗产游龙(龙游非遗项目)

富川炸龙节的历史

1、富川炸龙节的历史: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集富川瑶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间手工技艺等于一体。“上灯炸龙节”中的“炸龙”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最原始的肢体舞蹈。目前,已被列入第五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节日时间的对比 富川炸龙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宾阳炮龙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起源的对比 富川炸龙节: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拥有超过400年的历史。宾阳炮龙节:孕育于宋、元时期,形成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国,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

3、富川炸龙节的历史是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上灯炸龙节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集富川瑶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间手工技艺等于一体。当地头一年有小孩出生的人家,会到所在街道的神楼举行隆重的上灯祭祀仪式,祈求孩子健康平安。

4、富川是桂东最偏僻的一个山区小县,富川炸龙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与这里的一座古明城有关。富川古明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城池历经数次重修,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古明城有四座城门,四周有城墙环绕,城内有五条石花街道,每条街道中心位置各建有一座坊表神楼,神楼是公共祭祀的地方。

5、富川瑶族自治县正月十五元宵节上的舞龙表演,是一种最原始的肢体舞蹈,那一条条舞动的长龙,一串串炸开的鞭炮,如潮般涌动的人流,无不令人热血沸腾,每一个亲历过的人都会是终生难忘的。从正月初十至十五,一连几天,富川古明城神楼里从早到晚香火缭绕,人声鼎沸,楼下的花街鞭炮声不绝而耳,喜庆气氛十分浓郁。

6、富川炸龙节不怕。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富川炸龙节是一个以炸龙米饭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活动中会有大量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米饭片被飞向空中,不会伤害任何人,参与者可以安全观看,只要不让头部或其他部位接触到米饭片即可。

兴化非遗文化有哪些

1、兴化非遗文化:竹泓传统木船、茅山号子、茅山会船、段式板凳龙、舞龙弄九鲤等。竹泓传统木船 2006年12月初,由竹泓镇申报的“木船制造工艺”项目一举成功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泓传统木船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除了陶器,兴化的牡丹灯更是享誉全国。兴化牡丹灯,借鉴传统汉族文化艺术,结合当地生产资料和生活环境,形成了极具兴化地方特色的牡丹灯制作技艺。在近年来的非遗保护运动中,兴化牡丹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3、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0项),“竹泓传统木船制作技艺”成功入围,序号9编号Ⅷ-137。在2009年5月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永干上榜,成为我市首位“国宝”级“非遗”传承人。

4、福建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达于当代,技艺精湛,名师辈出,是福建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兴化府历代都有著名的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物,当代莆田木雕更是名作大匠辈出。在中国,木雕艺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分布广泛。

5、莆仙戏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当时,莆田江东村美女江采频被唐明皇选入宫中,其弟带回宫廷教坊歌舞百戏,莆仙音乐歌舞因此得以发展。宋代,兴化文化兴盛,文人举士及居官者多,他们好音律词赋,喜歌舞杂剧,莆仙戏因此更加繁荣。莆仙戏表演古朴优雅,受木偶戏影响深。

清明节都有哪几个习俗?

1、祭祖扫墓:清明节的重要活动是祭祖扫墓,这是传承数千年的习俗。我们通过扫墓来表达对祖先的哀思。 踏青:又称为探春、寻春,古人非常喜欢这个活动。清明时节,万物复苏,除了祭祖扫墓,外出踏青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一起郊游。 放风筝:人们在清明节喜欢放风筝,这是受欢迎的活动。

2、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主要的习俗有以下几个: 扫墓祭祖:清明节的核心活动是扫墓和祭祖,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清扫杂草,献上鲜花、食物,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会烧纸钱、冥币,寓意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提供生活所需。

3、清明节风俗有踏青、植树、放风筝、扫墓祭祖、插柳等。踏青: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4、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祭祖扫墓 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石桥头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石桥米塑是指分布在石桥头的石桥街、前林、后林、后台门、大甲头和中扇等村的传统习俗中用陈年米糕手工制作的“糕人糕马”,具体有:麒麟、狮子、独角兽、白象、老虎、狮子吼、犀牛、獭豺和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动物造型。石桥米塑是石桥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礼,同时又是供人观赏的手工艺品。

2、王氏大花灯也叫龙凤花灯,是温岭市石桥头镇上王村代代相传的工艺花灯,也是浙江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技艺属于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大花灯主要用于元宵迎灯活动,早在清末民国初就以“高、大、精”而名闻台州六县。

3、社会事业方面,石桥头镇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王氏大花灯”、“米塑”等,民间舞蹈和文化活动如“出水浮龙”、“荷塘映月”等荣获大奖。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文化俱乐部设施多样,显示出丰富多样的社区生活。

4、上王村文化特色明显,花灯制作技艺流传至今三百多年,其中王氏大花灯于2010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村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上王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安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5、霍童陈姓线狮有着严格的传承规则,通常由男性继承,这种家族传承方式增添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2006年,这种艺术形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内外关注。霍童线狮不仅是霍童镇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南迁文化的一部分,它见证了古镇千年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一个独特且充满魅力的文化小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中国yy易游资讯官方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